2016-05-30

中国新型肥料网:坚守匠心,见证中国缓控释肥崛起 勠力同心,聚力行业发展下个十年

浏览次数:977次
A- A+

  中国新型肥料网讯:

  5月28日,“中国缓控释肥10年发展峰会暨产业白皮书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本次活动由金正大集团、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全国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来自科技部、工信部、农业部、中国工程院、国务院参事室、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与清华大学、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林科学院、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50余家媒体单位及全国各地合作社代表、种植大户、经销商代表、农技推广工作人员、生产企业代表400余人齐聚一堂,见证了缓控释肥料在中国发展10年来取得的成果,一同规划未来行业发展的新蓝图。

  一份白皮书,写尽缓控释肥的辉煌与希望

  匠心十年。缓控释肥料在中国的发展,无不印证了行业对“工匠精神”的坚守。不断提高肥效、降低成本、呵护环境、促进丰收,中国农业人用不懈追求的精神,证明高效、环保、节约型的肥料顺应了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更代表着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会上,由金正大集团、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起草编制的中国第一个缓控释肥产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该白皮书对中国缓控释肥产业十年技术创新、产业化生产、推广应用的历程与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新型肥料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分析。

  《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缓控释肥生产基地,产销量超过2100万吨,累计推广面积约5.25亿亩,实现节支增收1100亿元,有力地支撑了“三农”事业发展。当下,中国缓控释肥农业施用量估算为315万吨左右,占中国复混肥施用量的5%。与国际缓控释肥料主要用于花卉、草坪相比,国内缓控释肥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广泛用于大田作物,实现了高端肥料的平民化应用。

  《白皮书》显示,2006-2015年,中国缓控释肥产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5%左右。受益于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农业发展之需,《白皮书》预测,到2025年,国内缓控释肥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10-15%,发展空间巨大。

  抱团产业联合,预见行业发展更美好的未来

  未来10年,将是我国经济深度调整、行业快速整合的10年,也将是化肥行业持续创新、新型肥料高速发展的10年,更是行业联合协作、融合发展的10年。基于这样的理念,缓控释肥产业联合发展的时代即将到来。

  会上,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修学峰代表行业宣读了《缓控释肥行业发展倡议书》,该倡议书特别强调行业企业之间、上下游企业之间要加强合作,开展技术、品牌、服务、资本等的深层合作,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推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在缓控释肥产业联合发展签约仪式上,金正大与江苏双多化工、华鲁恒升、心连心、天泽集团、湖北宜化、河北正元等企业共同签约,开启了缓控释肥产业大联合、大发展行动的大门。

  对于如何未来如何展开联合协作,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金正大集团董事长万连步表示,金正大已经开始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联合协作:一是利用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输出缓控释肥技术,通过与上下游同行企业联合开发、生产以及渠道合作,持续推动缓控释肥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缓控释肥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二是利用以色列研发中心输出灌溉施肥系列技术,通过联合生产、销售水溶肥、液体肥系列产品,推广以色列水肥一体化及以色列现代农业技术,推动我国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三是利用德国研究中心和收购德国康朴公司后掌握的世界领先的新型肥料生产技术,通过联合生产、销售世界领先的特种肥料产品,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国特种肥料在全球市场的销售,奠定我国特种肥料在国际上的地位。

  行业洞见: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理事长周竹叶:

  以绿色、安全、生态为导向,加快推进转型发展、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是“十三五”时期确保我国肥料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缓控释肥完全符合这一品种结构调整方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

  当下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肥料产品的品质标准进行必要的完善。在粮食短缺时期制定出来的标准,更多的是关注农产品产量,而未来在研发新型产品时,对产量、质量、环保和技术创新四要素的均衡考虑必不可少。

  国务院参事室参事刘志仁:

  化肥产业目前既面临诸多问题,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化肥工业大而不强。今后如何解决加快研发的速度,调整产品的结构,理性健康的发展,缩小与国外的差距,是一个紧迫而重大的任务。我们要把化肥企业“走出去”纳入到“一带一路”战略,增强化肥行业的凝聚力;加强企业间合作。同时,要争取制定更多的政策,来扶持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来支持我们肥料企业“走出去”。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

  在肥料推广方面,应该发挥优秀企业的领先示范作用,改变小农经济模式,依靠市场力量,政府引导、精准施肥、合理施肥,需要产学研联合,创新发展、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