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养生讲究“和”

  秋冬之交的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深秋过后,雨稀气燥,冷暖空气骤然进退,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变幻莫测,稍有不慎,容易杂病缠身,被称为“多事的季节”。如何健康度过这个气候多变的秋冬之交季节呢?在加强锻炼、讲究卫生的同时,顺应天气、科学养生也很关键。健康办整理了这个季节养生要讲究 “和”字的内容,不妨了解一下吧。

  心和方能做到万物萧条心宁静。入秋之后,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尤为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深秋景况,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因此,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可减缓秋季沉闷之感。秋冬之交季节,应多参加户外活动,有条件的可结伴去野外山乡,登高远眺,饱览秋花烂漫、红叶胜火等胜景,以焕发青春活力。

  天和方能做到强身健体又防病。寒露后,会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冬转换季节,昼夜温差逐渐增大;从防病保健的角度讲,循序渐进地经受“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但锻炼时一定要有度,与天相和。特别是入冬以后,应倍加小心,否则极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感冒及心肺等方面的疾病。

  食和方能做到秋燥气干津亦盛。秋燥是秋冬转换季节的重要气候特征,易耗伤津液,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症。因此,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对中老年胃弱的人,早餐宜食粥,有利于和中益胃生津。其他各年龄阶段的人也宜择粥而食,方可使脏腑阴阳气血和谐,达到滋补身体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