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孝道与感恩的力量

  

  老天爷很能体谅人,每年清明前后总把天幕切换成黯淡低沉的冷色调,灰蒙蒙的天空,时隐时现的细雨,令祭拜先人的孝子贤孙们触景生情,忆故思旧,感慨万千。一般的清明节都是下雨,像杜牧那样说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可是没想到今年的清明节却是天气晴朗。

  清明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清明节被赋予了怀念先人、表达哀思的重要内容。祭奠先人的背后展现了“孝道”和“感恩”的情感,将“亲情之小孝”转变为“社会之大孝”,才能让渐行渐远的慈孝文化回归社会。

  清明节,令人留恋,令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先辈们的事迹,当他们入土为安之时,自己的故事就告终了,剩下的,就只有让人怀念了。而在扫墓拜祭的同时,也是亲人团聚的机会,在潜移默化的言行中,向孩子们传递了孝道和感恩之情。

  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就是讲孝道,清明时期就是让我们重温孝道的时候。孝,狭义说就是善事父母,广义说就是孔子说的:始于事亲,孝敬父母,忠君爱国,其次事君,终于立年。感恩,狭义就是感激父母,广义说就是感激自然,感激社会,感激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孝与感恩是以孝敬父母为本的孝道文化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的前提与基础,是人内在的品质,属于魂,感恩是孝的体现,是人外在的品行,属于形。孝与感恩是思想、是态度、是文化、是行为、是素养,是文明。不孝,便不知感恩,不知感恩便是不孝,孝是人性,孝是根本,孝是美德。

  所以当亲人长辈在世时要给予关爱、体贴,而不是他们去世后搞奢侈的葬礼、建宏伟的陵墓。慈孝和感恩更应该体现在对健在的长者尽赡养之道,多一些关怀和体恤。

(临沭公司生产一部总务科   高铭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