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中改变 在实践中奋进

  

  在中国,农业生产中粮食增产的贡献40%~60%来自化肥的应用,化肥成为中国农业生产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作为一名肥料研发的研究工作者,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肥料研发工作者,首先要有主动学习、不断学习的意识。更应该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但工作以后的学习,与在学校中的学习模式有着很大的差别,相比之下,内容更加丰富,对每个人的要求也更高。在学生时代,学习模式相对比较被动,而参加工作后,则需要我们主动去接触、主动去学习与积累。工作中,只要用心发现,其实处处皆学问。在日常研发工作中,我们不但要有良好的理论基础,更要有“前瞻性”的科研思维。这种思维从哪来呢?我想,来自在查阅最新相关文献过程中所对我们的启迪,来自对国家相关政策导向的敏感认知,来自研发工作过程中的细心观察和不断总结,更来自对实际农业生产中问题的发现和农民实际需求的掌握。

  我们还应该有整合、借鉴他人优势资源的意识。肥料研发中心这个平台给我们提供了不同学科背景的人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而创新往往就出现在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处。例如:农学背景的研发人员深知作物的养分需求规律,而化工背景的研发人员对生产对应肥料产品的工艺了如指掌,如果把两种优势相互结合,各取所长,我想会开发出成本低廉并适宜不同作物养分需求的好肥料。同样,一个企业的研发力量可能是有限的,但是国内外在做类似工作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却有很多,而且在某一领域会更为专业。我们应该有发现他人优点长处的习惯,并整合众家所长,达到两者结合的双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服务。

  我们还应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脚踏实地的实干作风。在新环境下,肥料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靠的是什么?我想不仅要靠更多新肥料产品出炉,更要靠对农民切实需求的满足。即如何能帮农民花最少的钱,买到最适合的肥料产品,花最少的时间与气力,能适时的给作物补充足够的养分。这个过程,靠的就是专业而细致的农化服务。农学背景的研发人员应该努力把农化服务做到实处,才能更好的体现自身价值。要实现以上的想法,需要我们每一位研发人员脚踏实地的去努力做事情,把每天的所想所思细化、落实到每天的工作内容。

(集团研发中心   胡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