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起居养生要固守精气养精蓄锐

      冬季气候寒冷干燥,自然界的生物都进入了匿藏,冬眠的状态,以蓄养其生命的活力。这种现象,中医称之为养藏。人类是自然界的生物之一,自然也要以养藏为原则。人类所要藏的是体内的热能和生命的动力,这热能和动力,中医学便称之为阳气。并主张冬季应该做到无扰乎阳,也就是不要损害人体的阳气。因此,无扰乎阳便是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总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保暖防寒。

      隆冬季节,由于寒冷的刺激,使得肌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从而促使人体外周血管收缩,心律加快,易导致疾病发生。因此,在穿衣、居室等方面一定要采取防冻保暖的措施。中医强调要以去寒就暖,无泄皮肤,就是这个道理。但暖不等于热,室温保持在20-23摄氏度即可,温度太高反而不宜了。

2、要早睡晚起。

      冬季更要保证足够的睡眠,这个晚呢,是以太阳升起的时间为度,即所谓的日待必光,并非赖床不起,因为,冬天的早晨,在冷高压的影响下,往往会有气温逆增现象,以及上层气温高,地表气温低,大气停止对流活动,从而使得地面上的有害污染物停留在呼吸带,这时如果过早起床外出,会深受其害。

3、要动静结合。

      动,就是要进行适当的锻炼,早晨的阳光升起后,要选择运动量适当的锻炼项目,像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使身体微微有汗出为度,如果汗出太多,浸湿了衣服,反而会引起感冒。中医说无泄皮肤就是这个意思,适当活动,微微的汗出,既可增强体质,也可以提高耐寒的能力。所谓静就是不要过于疲劳,例如,慢跑以不超过20分钟为宜。

4、要情绪稳定。

      冬季养藏的原则,体现在心理活动方面,要保持情绪稳定,不急不燥心情愉快,好像有什么想法和心得不欲披露一样,不要太过发泄,《内经》说: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

5、要冬浴有法。

      冬季洗浴,不宜太勤,每周1、2次为宜,水温一般在37-38摄氏度,太高宜使周围血管扩张,引起头晕,心跳加快;太低则易患感冒。饭后不要立即洗浴,以免消化道血流量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太过疲劳,这时候洗浴,会加重体力的消耗,引起不适。此外,洗浴的时间不宜过久,浴前,可饮用一定量的糖盐热水。

6、要睡眠有方。

      冬季睡眠时,室温20-23摄氏度为宜,可适当的留有小气窗来通风换气,但是避免当风吹头,被内的温度可保持在32-34摄氏度之间,即可使暖袋或电热毯来调节被内的温度,睡前宜用热水洗脚,并保持心情的平和,不说不笑,午间可小睡30分钟,晴天要常晒衣被。

 

                                                                                                (健康办推荐)